糧食快速檢測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,在短時間內對糧食的品質、安全性等關鍵指標進行檢測,為糧食生產、加工、流通等環節筑牢質量防線。其工作過程涵蓋采樣、前處理、檢測及結果判定等多個環節,以下為詳細介紹。
一、樣品采集
(一)確定采樣區域
根據糧食的儲存或生產情況,劃分采樣區域。對于糧倉中的糧食,按照糧倉的不同分區(如上層、中層、下層,不同倉位)進行劃分;對于田間收獲的糧食,依據地塊的種植分布、生長狀況等劃分采樣區域,確保采樣具有代表性。
(二)選擇采樣方法
采用隨機采樣結合分層采樣的方法。在每個采樣區域內,隨機選取多個采樣點,使用專用的采樣工具(如采樣器)從不同深度采集糧食樣品。例如,在糧倉采樣時,使用探管采樣器插入糧食堆,從不同高度抽取樣品;在田間采樣,從多個不同位置的植株上采集糧食樣本。每個采樣點采集的樣品量應滿足檢測需求,一般不少于500克。
(三)樣品混合與分裝
將采集到的多個采樣點樣品集中在一起,充分混合均勻,以獲得具有整體代表性的原始樣品。再將原始樣品分成若干份,分別裝入潔凈、密封的容器(如聚乙烯塑料袋、玻璃瓶)中,貼上標簽,注明樣品名稱、采樣時間、采樣地點、采樣人等信息,一份用于檢測,其余作為備份樣品留存。
二、樣品前處理
(一)清理與粉碎
去除樣品中的雜質(如秸稈、石塊、塵土等),對于顆粒較大的糧食樣品(如玉米、稻谷),使用粉碎機將其粉碎成合適的粒度,一般要求粉碎后的樣品能通過特定目數的篩網(如40-60目),以便后續檢測時能充分反應,提高檢測準確性。
(二)提取與凈化(針對特定指標檢測)
若檢測項目涉及農藥殘留、重金屬等微量成分,需對樣品進行提取和凈化處理。例如,檢測糧食中的農藥殘留時,使用合適的有機溶劑(如乙腈)對樣品中的農藥成分進行萃取,再通過固相萃取柱等凈化手段去除雜質,得到純凈的待檢測溶液。
三、快速檢測操作
(一)選擇檢測儀器與試劑
根據檢測指標(如水分含量、重金屬含量、農藥殘留、黃曲霉毒素等),選擇相應的快速檢測儀器和配套試劑。例如,使用糧食水分測定儀檢測水分含量,采用膠體金試紙條或酶聯免疫試劑盒檢測農藥殘留、黃曲霉毒素等。
(二)儀器校準與準備
在檢測前,按照儀器說明書對快速檢測儀器進行校準,確保儀器測量準確。檢查儀器的運行狀態,如電源是否正常、儀器部件是否完好等。同時,準備好檢測所需的試劑,查看試劑的保質期和保存條件,確保試劑有效性。
(三)實施檢測
將處理好的樣品按照儀器和試劑的操作要求進行檢測。如使用水分測定儀時,稱取一定量的粉碎樣品放入儀器中,啟動儀器,幾分鐘內即可得到水分含量數據;使用膠體金試紙條檢測農藥殘留時,將樣品提取液滴加到試紙條上,按照規定時間觀察試紙條顯色情況,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判斷檢測結果。
四、結果分析與判定
(一)數據處理
記錄檢測儀器顯示的數據或試紙條顯色結果等信息。對于定量檢測項目(如水分含量、重金屬含量),將檢測數據與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進行對比;對于定性檢測項目(如農藥殘留的陽性或陰性判斷),依據試紙條顯色情況直接判定。
(二)出具報告
根據檢測結果,按照規范的報告格式出具糧食快速檢測報告。報告內容應包括樣品基本信息、檢測項目、檢測方法、檢測結果、判定結論等。若檢測結果不合格,需及時通知相關單位或個人,并對備份樣品進行復檢,確保結果準確可靠。